English

光明天使降高原

1998-09-0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冀哲祖 我有话说
背景新闻

光明天使降高原

——赴藏国家医疗队复明行动纪实

本报通讯员冀哲祖

8月23日、26日,国家医疗队分两批抵达西藏,分赴拉萨、山南、林芝等地区。从8月25日起,各手术点陆续开始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。医疗队26名队员中,有18名来自北京、西安和重庆的解放军医院,8名来自拉萨市地方医院。全体队员特别是来自内地的解放军同志,克服了难以忍受的高山反应和生活、工作上的困难,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。

赴山南地区的解放军301、304、309医院和空军总院的同志,一下飞机,就直奔海拔3986米的边境县——隆子县,途中翻过两座海拔分别为4960米和5001米的高山;赴林芝地区的第四军医大学的同志,沿着多处被洪水和泥石流冲垮的山路,用了19个小时,才到达目的地。长途跋涉的疲劳、崎岖山路的颠簸和高山缺氧,使多数同志头胀欲裂,不少同志上吐下泻、无法入睡。一般情况下,内地进藏人员都要休息2—3天才能开始工作,但队员们为了争取时间,在到达后的第二天就开始工作,许多同志靠药物克服高山反应。8月27日,是隆子县手术的第一天,队员们从上午九时一直做到下午四时,连中午饭都没有吃,边做手术边靠别人喂些酸奶或酥油茶充饥。46岁的空军总院副主任医师李梅菊身体较弱,由于高山反应,心率达120—130次/分,心悸发慌,但她坚持不下手术台。她说:“看到这么多的人需要做手术,我辛苦一些没有什么。”山南、林芝地区近几年经济虽有很大发展,但生活条件仍十分艰苦。队员和工作人员、记者一般都是七八个人住一间房,没有条件洗澡,大家都毫无怨言。队员们以孔繁森、白求恩为榜样,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个患者,不管是筛查也好,做复明手术也好,都作到热情周到、精益求精。隆子县16岁的先天白内障患者尼玛多吉,从未上过学,手术后到底能够恢复多少视力,队员们没有很大把握。但他们说:“只要有一点希望,我们也要100%地努力争取,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。给他一些光明,哪怕只能看到路,生活能够自理,也是尽了我们的一份责任。”当做完手术见到光明时,这个过去整天愁眉苦脸的孩子开心地笑了,他的父母和周围的人都说,从未见过他这样生动、欢快的笑容。

国家派医疗队赴藏开展白内障复明的行动,受到藏族人民,特别是广大盲人的热烈欢迎,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。由于今年西藏雨水特别多,不少县遭受洪水、泥石流袭击,道路被毁,供电中断,加之通讯条件差,多数乡镇不通电话,给工作带来巨大困难。为了工作顺利开展,一些县雇马、派人到乡、村下达通知,组织病员。很多患者为了治病,或骑马,或步行,背着铺盖,带着糌粑,走十多个小时,赶往医院治疗。

这次接受手术的患者,最大的89岁,最小的只有16岁。每当手术完成,患者重见光明之时,患者及亲属,在场的干部、群众,无不热泪盈眶,“感谢共产党,感谢解放军”,这些发自内心的声音成了大家的共同语言。失明9年的71岁老人丹增旺姆说:“我在旧社会生活了十多年,日子很苦,现在社会这么好,我一定要治好眼,再好好活几年。”当揭掉纱布,看到多年没有看见的亲人时,老人双手合十,泪水纵横,满怀激情地说:“请给江主席捎个话,他派来的金珠玛米(解放军)给我治好了眼睛,我看见了,江泽民土其切(感谢江泽民)!共产党土其切(感谢共产党)!金珠玛米土其切(感谢解放军)!”40岁的仑决因白内障失明,她的15岁上6年级的孩子今秋就要辍学。当她重见光明之后,她的孩子连声说了4句“土其切”。有人问他:“你长大后做什么?”这个平时沉默寡言、见了生人就躲的孩子高兴地说:“我要当金珠玛米(解放军),当门巴(医生),让人们的眼睛都明亮。”70岁的平措群培复明后激动地说:“我最想看到社会的进步,不仅要听见,而且要看见。”

到笔者发稿时,仅仅一周时间,医疗队已经完成手术260例,播撒光明的爱心行动仍在世界屋脊这块充满希望的雪域高原上进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